你或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跟朋友谈论起一件事情,手机上很快就会收到相关内容推送。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算法早已被应用于各行各业。
身为普通用户的我们,在一些电商平台、短视频等内容平台上,能够十分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除了内容和服务的定制,这些APP上基本都会出现针对个人喜好的广告精准投放。
这一系统,通常被称为“个性化推荐系统”,是用来吸引客户留存、消费的重要武器。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用户提供精准推送的广告,将用户的心思猜得越准,也意味广告商就赚得越多。
“个性化推荐”虽然可以有效改善广告主的收益,但用户的隐私安全也很难得到保障。
同时,部分平台还会基于大数据算法对用户进行“杀熟”,普通用户对此更是毫无招架之力。
此前,在用户的强烈反对下,不少手机厂商都推出了个性化广告关闭功能,但这也只是让用户摆脱了被监视的感觉,广告推送的数量却并没有减少。
为了让算法不再成为企业手中的“黑匣子”,早在去年9月,网信办就曾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今年3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开始正式施行。
上述《规定》明确提出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近日,有网友发现,微信、抖音、淘宝、微博等头部 APP 均已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

另外,微信、大众点评等 APP 还列出了“个人信息收集清单”,并且还提供一键清除个性化记录的选项。
这也意味着,从现在开始,用户终于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接受系统的精准推荐了。
不过,据扩展迷了解,这些 APP 大都把“个性化推荐”的关闭键入口藏得很深。
通常在隐私、广告相关的设置选项中才能找到。
仍需要注意的是,关闭算法推荐并不代表广告数量会减少。
只是希望通过有关部门的重拳出手,能够真正让这些互联网企业有所收敛,不要等这段风头一过去,个性化推荐就会像当初被官方禁止的摇一摇开屏广告一样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