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网络教程>信息囤积症如何解决?收藏的文章就没有再看过

信息囤积症如何解决?收藏的文章就没有再看过

「信息囤积症」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名词了,在我们周围几乎一定会有囤积大量信息的小伙伴。如果...

信息囤积症如何解决?收藏的文章就没有再看过

「信息囤积症」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名词了,在我们周围几乎一定会有囤积大量信息的小伙伴。如果不是很有概念,我们可以问问看周围人(或自己)有没有:

  • 收藏了大量的 微信文章,网页文章,知乎回答 …… 但几乎没有时间去细细阅读
  • 收集了大量的 美剧、电影、各类大小视频……但几乎没有完整看过(哪怕倍速播放)
  • 下载了大量的 干货教程,文档模板,专业书籍 …… 但根本提不起精神去看一眼
  • (早些时候)保留了 很多杂志,书刊,画报 …… 舍不得丢掉
信息囤积症如何解决?收藏的文章就没有再看过

囤积的循环

我们会发现,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虽然各类信息的数量已经大幅膨胀甚至「爆炸」了,但新的信息仍旧层出不穷,我们可能会有一种「焦虑」,生怕错过或遗漏了什么潜在重要的信息。而解决这种「焦虑」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囤积信息」。只要囤积下来,就能至少暂时解除这些焦虑,进而产生些许轻松的快感。

然而糟糕的是,「囤积信息」带来的些许快感会促使我们去囤积更多的信息。相比较而言,消化已经存储下来的信息,就显得费力费神,根本毫无快感可言。久而久之,我们可能会倾向于只管「囤积」不管「消化」。这个循环的最后,巨量的信息会耗尽我们的硬盘存储,或者迫使我们不断充值增加云存储容量。

可实际囤积下来的东西,很可能只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舍不得丢弃这些「辛辛苦苦」积累下来信息,却也没有动力去整理消化这些信息。因此,这些信息要么「永远吃灰」,要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化为我们的「大脑负担」,转变成另一种「焦虑」。

信息囤积症如何解决?收藏的文章就没有再看过

如何抢救一下

要打破「囤积」的恶性循环,我们觉得,应该先从改变「收藏」这个动作开始。「收藏」并不是由「收集」开始,最终走向「雪藏」。「收集」信息是为「使用」信息做准备,换言之,信息和世界上很多事物一样,存在的价值就是「被使用」。我们要时刻保持「使用信息」这个的初始动机。

有主题的信息收集

这是最推荐的一种方式,无论我们收集什么信息时,如果可以保持一个明确的目标,远胜过随性的「碎片化」浏览。

例如:我可以找一下「互联网历史」,围绕这个主题去 知乎,百科,甚至视频网站收集信息。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可以把 互联网早期的奠基人物,网络形成的背景,最早浏览器 等等相关信息汇聚到一处。

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去细读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在事后统一阅读或者进一步加工使用。如果我们愿意,也可以在收集的同时,立刻记录下当时的想法或添加即时的备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接下来,由于相关信息已经被收纳到了一处,我们在回顾时也会变得非常方便。

信息囤积症如何解决?收藏的文章就没有再看过

 碎片信息的收集

不可否认的是,或多或少我们也会收集到有价值的「碎片化」信息,也许是无意中看到的一篇有启发的文字,也许是临时起意的搜索结果,或者一段有价值的聊天对话,或是刚刚收到的重要邮件 ……

这些碎片信息一般来源多样,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强。所以,我们虽然无法按主题将它们收纳到一处,但最好也能将它们收集到一个统一的地方,例如:某个特殊的「收件箱」里,然后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定期检查这个「收件箱」,将里面的信息进行运用或者索性清空这个「收件箱」。

重点在于清空这个「收件箱」,没有用的东西就删除掉,不要留恋。既然已经很久没看的一片收藏文章,显然也不是那么有用,不如放过它吧,不要在吃灰了。如果实在犹豫,可以放到一个「归档文件夹」或「回收站」的地方,以后一旦后悔还可以翻出来。实际上这个做法只是个「安慰剂」,让我们在删除这些内容时可以果断一些,不用思前想后。目前,从来没有从归档内容里翻出那些旧文章,归档就是事实上的删除。

信息囤积症如何解决?收藏的文章就没有再看过

目前使用印象笔记作为大号的「收件箱」。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多其它的收集工具,大家根据自己的偏好可以选择。

写在最后

归根结底,「信息囤积」其实并不可怕,我们也不大可不必动不动就「断舍离」(例如上面说的「温和归档」)。这其中关键的一点是,需要改变「收藏」这个动作,将它变为有目的和主题的「收集」。这样做可以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不要产生无用的信息。

至于,保存下来的信息,如果不能成为「永久笔记」,也没有特别必要进行刻意的分类归纳和维护。

至于可以成为「永久笔记」的那些信息,至少在我这里,肯定已经携带了一些个人的思考,甚至有内容输出穿插于其中(例如批注,感想,分类,标记)。某种意义上来说,最近流行的「双向链接」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关联性的备注。

例如:下面这份笔记,部分是摘自收集来的信息(上半的图),部分是自己的批注(下半的文字)。这种,夹杂个人输出的信息,是我这里主要保存的对象(一般不数量会很多,都是精华)。

信息囤积症如何解决?收藏的文章就没有再看过

而那些号称 可以 自动收集,自动标注,自动分类,自动标签,自动设立双向链接的 效率工具,在我这里不太可能成为主力,因为只有那些经过我「第一大脑」处理过的信息,才有资格被长期保留在各种 App的所谓「第二大脑」里。

那些还没来得及经过我大脑的信息,只能保留在「收件箱」或「临时笔记」里,这也正是本文上面「如何抢救」这节费了这么大劲讲的事情。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网络教程

个人知识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个人知识体系构建)

2022-7-19 11:31:46

网络教程

excel最实用的快捷键有哪些(盘点10个好用的 Excel 快捷键)

2022-7-19 11:32: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