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广深一线城市白领,在日常交流中,或多或少都应当听过以下这些词汇:赋能、迭代、链路、颗粒度、引爆点、强化认知、击穿心智……没错,这些就是人们经常调侃的“互联网黑话”。
正如这个词语名称所揭示的,“互联网黑话”主要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以大厂为主。这些词语当初是谁造出来的,怎样走向了流行,现在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它们在互联网圈已经形成了一种语言生态,而且呈现出向广告圈、媒体圈外溢的趋势。
车轱辘话来回捯饬,一顿操作“360全方位信息覆盖系统”,其实就是地铁公交广告投放,再不济小蜜蜂派单。。。
从表达效率上来讲,这并不比一句话阐述来得明白清楚。艰深、晦涩、自以为是的高级感,这正是“互联网黑话”引发越来越多人不满、吐槽的地方。
不光上头,还伤头。
“互联网黑话”本身不是问题,人们反感的是,这些词语废话连篇、内容空洞,却又故作高深、自以为是。语言学家叶斯柏森对什么是好的语言给出了两个标准。一是这个语言记忆的负担比较轻,也就是易学易记;二是好的语言要准确,不产生歧义,即这种语言表达意思非常精准。以此对照,“互联网黑话”繁冗拖沓,惯于自我引申,造成了很大的理解障碍,显然不是“好的语言”。
但凡你经历过两三遍之后,你就会惊奇地发现,有些文字被锁在你脑袋里出不去了。所以,今天把运营中心中的大实话分享一波了








哈哈哈,对不起,我真的能被这些大实话给笑死。
天下苦黑话久矣,一般来说“黑话”都在小圈子内传播,自得其乐。一旦出圈,有可能被做笑话看,也有可能走红。。
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是只要浅浅在简历中写上几个词汇,简历就会变得很厉害的样子,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有